协会公告
中国汉民族乐器---沛筑
-
江苏省省长等领导观看“沛筑”演出并合影汉高祖故乡沛县民间艺人郝敬春钻研18年,复原“沛筑”,数次亮相文化节演出,沛筑音色惊艳世界,给人们带来意外惊喜。
2014年中央电视台《国礼档案》拍摄剧照
汉高祖刘邦曾置酒沛宫,击筑而歌,吟咏出千古绝唱《大风歌》。从此,作为汉代皇室乐器的“筑”也被称为“沛筑”。《史记》中说:“筑,乐器。形是筝,颈细肩园,十三弦,用竹尺击打演奏。”“沛筑”在宋代以后失传,只在文字资料中有记载,实物却已经见不到了。
江苏省省长等领导观看“沛筑”
2014年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比利时参观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时,把“沛筑”作为国礼赠送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从此,凝聚汉魂的“沛筑”踏上了世界的舞台。8月16日国家外交部印制的“中国•沛筑”贺年卡发送给各大使馆。
2014年器乐艺术节演出剧照
郝敬春今年59岁,是沛县朱寨镇小朱集村人,自幼跟着父亲学习音乐和乐器制作。1996年,沛县第一次举办刘邦文化节,现场模仿当年刘邦颂唱大风歌的情景,让郝敬春十分难忘。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刘邦当时是击筑而歌,但是到了宋代,筑这一乐器就失传了。”郝敬春就此萌生复原“筑”的想法。决定复原“沛筑”,郝敬春便开始四处搜集资料,经过多年研究,最终设计出了沛筑的图纸。
2014年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节演出剧照
从萌生想法搜集资料,到制作完成,郝敬春用了整整18年。他在2010年根据古典典籍乐章复原了“沛筑”,第一把五弦沛筑制作完成,于2011年获得国家专利,同年他携“沛筑”代表徐州文化参加了第七届文博会,央视曾做过报道。目前他在沛县开馆授徒。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用沛筑设制的贺年卡向外宾发放.根据史书记载,汉代使用最多的是五弦沛筑,但也有十三弦沛筑。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2012年郝敬春将十三弦沛筑复原。制作一把五弦“沛筑”需要耗时一个月至今郝敬春共制作了10多把五弦“沛筑”,10把十三弦“沛筑”,均手工完成。表演时郝敬春左手紧按琴弦,右手执“竹尺”击弦,奏出汉曲《关山月》。古筝的音色、古琴的韵味、扬琴的欢快,统统包容在余音绕梁的“沛筑”声中。沛县汉之源乐器厂创建于2011年,是一家集民族乐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自主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个体企业。主要产品是古代乐器沛筑、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工厂坐落于徐州沛县朱寨镇工业区,紧靠刘邦故居—刘邦店。筑,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一种击弦乐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这里所指是两汉之前的五弦筑。汉末刘熙《释名》:“筑似筝而细颈,十三弦。”是指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十三弦筑。《史记》注释:“筑,乐器。形似筝,颈细肩圆,十三弦,用竹尺击打演奏。”说明西汉时已对筑的形制结构进行了改进。筑在战国至隋唐不仅广泛流行于民间而且已登上大雅之堂。由五弦逐步演变成十二弦、十三弦。筑在弦下设柱,调节音高。演奏时左手按弦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所以古文常有“击筑”之说。根据《汉书•高帝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平叛鲸布还都,经过故乡沛县,招乡亲会饮,曾亲自击“筑”而歌吟咏出千古绝唱《大风歌》。从此,作为汉代皇室乐器的“筑”也被称为“沛筑”。遗憾的是,“沛筑”从宋代以后失传了。
汉魏南北朝时,筑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用于伴奏清平乐,宋代以后销声匿迹,二十世纪才有出土考古发现,但一直没能复兴。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2010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郝敬春根据专家提供资料,用执着的信念进行潜心探索研究,历经数年终于将失传千年的“沛筑”恢复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专利证书。如今的“沛筑”,是在汉代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发明,逐渐把五弦、十三弦发展至二十一弦,二十六弦、二十七弦、四十二弦等一系列“沛筑”,增加了沛筑的音域,扩大了“沛筑”的音量,美化了“沛筑”的音色,成为能演奏现代歌曲和古代琴曲的新乐器。既能独奏也能伴奏,既能自娱也能娱人。“沛筑”的最大特点是能自然转十二个调,演奏钢琴曲目,与世界音乐结轨。这是目前我国弦乐的一大创举。“沛筑”的研制成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沛筑”采用上等的百年老香椿木做成,形制与汉代“筑”基本保持不变,全手工雕制,用汉代漆器的做法髤漆。它的制作:从买原木破料选材开始,至设计制作雕刻镶嵌髤漆以及上弦调音等都是由专利发明人郝敬春亲手完成。现在的“沛筑”不单是两千年前的一种击弦乐器;而且是渊源最古老能演奏很精美的汉代漆器收藏珍品。我国是世界上制作乐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5000多年文化长河中,华夏古乐器的独特魅力经久不衰。作为曾经风靡千年的乐器“筑”,虽然宋代以后失传,但它的余韵仍在流传。“沛筑”的恢复,引起国人的强烈兴趣,各大媒体争相报道。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采访,拍摄并播放了历史文化专题片《弦音千古流》。2011年1月获得国家专利,2011年5月16日“沛筑”代表徐州市文化品牌珍品参加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2012年4月《中国报告文学》发表长篇报告文学《击筑再唱大风歌》,2012年7月20日“沛筑”在北京参加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展演获得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播出。2013年1月“沛筑”编入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及《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萃》。2013年7月26日“沛筑”在扬州参加中国(国际)琴筝艺术节比赛获得金奖。2014年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比利时参观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时,把“沛筑”作为国礼赠送比利时王后马蒂尔德。2014年4月6日“沛筑”在北京西山参加森林音乐会演出。2014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国礼档案》栏目组来沛县拍摄专访。2014年8月16日“沛筑”在北京参加2014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比赛,获得三个创新奖,同年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把沛筑的照片及介绍做成2015年的贺年卡向外宾发放。2015年2月14日郝敬春之子郝泽华在北京水立方2015文化盛典•《魅力东方》春节晚会上击筑演出,并在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播放。同年4月2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击筑展演,并在4月30日朝闻天下播放。同时“沛筑”也正式被国家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2015年6月24日“沛筑”作为国乐为来华访问的比利时王后马蒂尔德演出,从此这件凝聚汉魂的“沛筑”,带着历史的华章,走向为贵宾演出的舞台。此后,“沛筑”这一古老的东方乐器,更为世人所共知。早在2014年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访问比利时时就将这一失传2000多年后又重现今世的中国古老乐器--沛筑,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2015年6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陪同对中国回访的比利时王后马蒂尔德参观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而作为青年古筝演奏家、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女讲师王荣,有幸为来访的比利时王后演奏了中国这一古老乐器沛筑,为了深入了解和学习沛筑,王荣专程到沛县拜师学习沛筑演奏法。并用沛筑为外宾弹奏了中国古代名曲《关山月》赢得喝彩。6月10日,郝敬春向王荣手把手地传授沛筑的弹奏技艺。古筝演奏功底深厚的王荣仅用一天时间就掌握了《关山月》等名曲的弹奏技艺。王荣和刘春阳认为,沛筑音色纯正优美,含有金石之声,不仅能弹奏古代名曲,还能适应现代的音乐,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使人能听到和看到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6月11日,王荣一行返京前提出买一台汉代十三弦“沛筑”,它长128厘米,有80多道工序。郝敬春不肯收钱,王荣拒绝不了师傅的盛情收下了。6月24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当日陪同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参观解放军艺术学院时,王荣出色地为贵宾演奏了一曲余音悠长、古朴清亮的《关山月》,郝敬春激动万分。王荣打来电话对他再三感谢,说她的很多学生都迷上了沛筑。郝敬春说,作为“沛筑”的复制和创新发明人,他要把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魂宝传承下去。